零部件清潔度怎么檢測
每年由于零件中清洗不干凈,帶有殘留顆粒物所造成的損失都有幾百萬美元、甚至上千萬美元之多。這些殘留的顆粒物主要來源于生產加工、以及運輸環節的污染。在裝配過程中如果沒有把這些殘留的顆粒污染物清除干凈,在運轉過程中會對發動機,動力軸承等造成持續性的磨損,最終影響使用壽命,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建立有效清洗以及清潔度檢測系統,對零件清洗效果清潔度檢測十分重要,也是品質控制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零件表面清潔度檢測的目的
為了確保零部件達到安全可靠的要求,需要建立可靠的清洗和檢測體系,并且制定相關的檢測標準。目前,根據標準體系的不同,可以分為自上而下4個不同層級級別的表準體系。分別是ISO標準 、 國家(級)標準、企業集團推出標準和由生產廠編制的相關文件。
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可根據實際的產品體系引用相應的標準(如需了解相關標準信息請致電【400-680-8138】垂詢)。
零件表面檢測的流程
盡管各個企業在各自的體系中所引用的標準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整個檢測流程中各個處理步驟的流程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零件抽取—→污染物萃取—→濾膜烘干—→利用儀器進行檢測分析—→出具相關的測試報告幾個步驟。
其中,零件萃取與利用儀器進行分析是整個檢測流程中最重要的處理步驟。
萃取的目的是提取零件表面殘留的顆粒物污染物。目前,最常見的萃取方法主要是利用壓力流體進行沖刷,使得附著在零部件表面的顆粒物污染物被沖離零件表面,以便過濾制作成為濾膜。
萃取
另一個萃取的方法是利用超聲波清洗來萃取顆粒物污染物,雖然使用超聲波清洗機萃取零部件表面的顆粒物污染物很簡單,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這種方法已經逐漸減少了,尤其是在零部件鑄造的零部件萃取上。超聲波的能量會造成鑄造材料的基體損傷,并產生新的顆粒物,從而導致測試結果出現偏差。
關于萃取方法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萃取液的選擇。一般情況下,含表面活性劑洗滌劑的水基溶液是首選。然而,如果零件的表面是油性或油膩的,則水機溶液的萃取效果就不是很好了。在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冷清洗溶劑,從環保以及經濟性的角度出發,冷清洗溶劑在萃取使用后會通過細過濾步驟,進行回收利用。
關于過濾濾膜的選取與烘干
過濾步驟是將萃取溶劑中的顆粒物污染物過濾到濾膜上,以并后續的烘干、稱重以及儀器分析的處理流程。目前市面上主要銷售使用的濾膜有兩種,海綿式過濾濾膜以及濾網式過濾濾膜,根據所引用標準的不同,關于濾膜的孔徑的要求也有不同的要求。以VDA 19為例,最新的VDA -19檢測標準要求濾膜的孔徑不得大于5微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零部件中的炭黑在過濾出來的時候會停留在海綿式濾膜上,因此如果零部件如果含有炭黑的話推薦使用網格式濾膜以避免測試結果出現偏差。
儀器檢測與分析
檢測原理的不同,在濾膜分析與檢測儀器可以分為顯微鏡法和掃描式清潔度儀
顯微鏡法清潔度檢測儀
顯微鏡法清潔度檢測儀器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清潔度檢測分析方法,通過把濾膜劃分為多個小方格,通過高精度顯微鏡進行拍攝,最終把拍攝到的圖像進行組合,用于顆粒物的形狀、數量以及大小分析。
微鏡法需要移動鏡頭逐格測試濾膜,再用軟件縫合格子,下右圖顯示在移動鏡頭或軟件縫合時可能發生的誤差,把一個大顆粒裂解成小顆粒。

由于圖像裂解會把一個顆粒裂解為兩個顆粒。造成測量誤差
另外由于需要逐格進行拍攝合成,整個測試流程會相對比較長。且測試過程中容易造成顆粒物的裂解。
掃描式清潔度檢測儀
掃描式清潔度儀采用的是整塊濾膜進行掃描分析的檢測方法,相對而且比起鏡頭式清潔度濾膜有以下的優勢:
1)掃描式清潔度檢測儀采用掃描法對整塊濾膜一次性整體掃描,再對完整圖像作顆粒分析。避免了顯微鏡法在軟件縫合影像時可能會裂解顆粒的問題。
2掃描式清潔度檢測儀只需少于3分鐘即可完成對濾膜的掃描和分析。大大少于顯微鏡法的15-30分鐘。
3)掃描式清潔度檢測儀的軟件使用非常方便,可根據不同的車廠的測試規范設置分級顆粒范圍并存為模板,方便調用。
安捷萊清潔度檢測儀可快速完成濾膜的檢測分析工作
關于零件清潔度測試結果的表述
關于測試結果的表述主要包括重量法表述和粒度分析法表述,這里只簡單的介紹粒度分析法的結果表述。 為了展示提取試驗的數據并且獲取零部件清潔度檢測代碼(以ISO 16232標準為例)。
部件清潔度代碼(CCC)用一組字母和數字表示,寫在圓括號內,并用斜線隔開,字母是表1中表示粒度等級的全部或幾個字母,數字是表2中給出的表示污染物等級的數字。
粒度等級 | 顆粒大小X(μm) |
B | 5<X<15 |
C | 15≤X<25 |
D | 25≤X<50 |
E | 50≤X<100 |
F | 100≤X<150 |
G | 150≤X<200 |
H | 200≤X<400 |
I | 400≤X<600 |
J | 600≤X<1000 |
K | 1000≤X |
顆粒計數的粒度分級
每100厘米3或1000cm2的顆粒物數量 | 清潔度等級 | |
下限(不含) | 上限(含) | |
0 | 0 | 00 |
0 | 1 | 0 |
1 | 2 | 1 |
2 | 4 | 2 |
4 | 8 | 3 |
8 | 16 | 4 |
16 | 32 | 5 |
32 | 64 | 6 |
64 | 130 | 7 |
130 | 250 | 8 |
250 | 500 | 9 |
500 | 1X103 | 10 |
1X103 | 2X103 | 11 |
2X103 | 4X103 | 12 |
4X103 | 8X103 | 13 |
8X103 | 16X103 | 14 |
16X103 | 32X103 | 15 |
32X103 | 64X103 | 16 |
64X103 | 130X103 | 17 |
130X103 | 250X103 | 18 |
250X103 | 500X103 | 19 |
500X103 | 1X106 | 20 |
1X106 | 2X106 | 21 |
2X106 | 4X106 | 22 |
4X106 | 8X106 | 23 |
8X106 | 16X106 | 24 |
測試報告中,應注明原始顆粒數量
圓括號前的字母A指代碼是以1000cm2浸濕表面積表示,V指代碼是以100cm3浸濕體積表示。
當CCC指整個粒度范圍時,表1中的所有字母和相應等級都要寫出,如:
CCC=V(B20/C16/D18/E12/F12/G12/H8/I0/J0/K00)
當CCC指部分粒度等級時,只要寫出相關的字母和對應的等級,如:
CCC=V(C16/D18/E12/F12/G12/J0)
意味著在B,H,I和K的粒度范圍內不需要(無結果)清潔度數據。
當幾個連續的粒度等級對應著相同的清潔度等級時,可以依次寫出粒度等級,然后在最好一個字母后寫出相應的清潔度等級,如: …/efg12/…
CCC=V(C16/D18/EFG12/H8/J0)
意味著2000~4000個顆粒(清潔度12級)落在3個粒度范圍:50≤X<100(E級),100≤X<150(F)和150≤X<200(G)(單位μm),并且不需要(沒有)B,I和K等粒度等級。
當某清潔度等級對應的粒度范圍比表1中的一些范圍寬時(如該粒度范圍覆蓋了連續幾個粒度范圍),則用最低和最高粒度的字母(中間用連接號)加上相應的清潔度等級表示,如: …../G-J20/…..
CCC=V(C16/D18/EF12/G-J20)
意味著500×103~106個顆粒落在150~1000μm的粒度范圍,并且不需要(沒有)其它粒度等級。 CCC=V(G-K20)
意味著500×103~106個顆粒落在大于150μm的粒度范圍(G~K級),并且不需要(沒有)其它粒度等級。
CCC=V(G-K00)
意味著0個顆粒落在大于150μm的粒度范圍(G~K級),并且不需要(沒有)其它粒度等級。 其它例子見附錄C。 6.4.6 清潔度的可選變形表述。
了解更多信息請致電【400-680-8138】垂詢。